移居海外多年的谢女士,最近刚回到北海。让她在异乡一直魂牵梦萦的,尤属珠海路老街。多年不见,旧貌换新颜的老街让她感到既亲切,又新鲜,这次,她计划带上国外的友人一同好好游览一番。
然而谢女士有些担忧:老街的历史文化典故那么多,不少景点又藏身于巷弄深处。她担心自己不太靠谱的记忆和介绍,恐怕不能让友人饱览老街之美。
“要不要请个导游?哪能找到熟知老街和北海的历史文化的导游呢?”
不仅是谢女士,许多初到北海旅游的游客,都有这个迫切的需求。让游客们流连忘返的老街,其中的历史文化、渊源典故,他们却总是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,像隔了一层神秘的面纱,往往收获了一肚子的问号,因为与本地人语言不通,也得不到令人满意的解答。
“跟我来吧。”听了谢女士的一番话,记者把她带到了珠海中路的一户崭新的老宅前,“这个就是最好的导游。”谢女士顺着记者的手抬头一看,老宅新漆的朱门上方牌匾书写着几个大字:北海老城历史文化馆。
我们一进馆,导游小蔡就微笑着迎上前来。她告诉我们,位于珠海中路102号的北海老城历史文化馆,是老城今年2月开放的四个展馆之一,据了解,包括北海水彩画馆、北海明清木雕馆、北海坭兴陶馆在内的这四个展馆,可谓浓缩了北海老城历史文化的精华。
其中,老城历史文化馆通过高科技多媒体、场景复原、实物等的穿插展示,以时间为横坐标,历史事件为纵坐标,以事带物,以物带人,让游客走进馆内,就像走进了一幅立体的画卷,将整个老城的发展历程完整的铺陈开来。
小蔡告诉我们,为了突出北海的海洋文化特色,馆内的主要色调为蓝色。入馆处,一幅名为“史海钩沉”的蓝色长卷上3个圆窗投影,向我们展现对北海是如何由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,变成一个繁华的商埠,经过1876年鸦片战争以后,被迫成为对外通商口岸,才逐渐形成了今天老城的格局。
老城位于北海市区的北侧,由3条大街、25条小巷组成。要了解老城文化,就不能绕过被誉为“北海第一街”的沙脊街。我们如今所熟知的珠海路老街,建街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间(1820-1849年),而当时最先建起的就是“商业街”沙脊街,之后,在其北面才又相继建起了平行的升平、东安、大西、西靖等街道。
据悉,当时北海还属于合浦县管辖,老街并不叫“珠海路”,而叫“大街”,两边的建筑也不是骑楼,而是传统的1-2层的木结构房屋。在现在的民建一巷,还能看到这些建筑。而后,经过民国初期的改造,才奠定了如今骑楼建筑风格的老街风貌。
循着画卷的舒展,穿过以原貌修复的老街木闸门,我们了解了升平街作为珠场司的由来和珠还合浦的典故,下水铺“前店中仓后码头”的独特建筑形式,以及九八行、店铺街等80后们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的名词,再走近那些还原历史而搭建的颇具本地特色的凉茶铺、杂货铺、草堂和酒水坊,瞬时令人感觉恍若穿越了历史,化身“老北海”,徜徉于这个当年一时无两的繁华商埠。
还没回过神来,小蔡就把我们带到了一间无须戴3D眼镜、肉眼就能观赏的立体电影展厅,里面长期循环播放着与北海有关的影像资料,置身于内,更像坐上了时光机,穿梭于北海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。除此之外,小蔡还带我们见识了更多展馆的神奇之处:一副横陈于展馆之中的老街地图,竟然是“活”的,脚所踩踏之处,就能立即弹出该处图文并茂的介绍;坐上一辆固定于地面上老式人力黄包车,不费吹灰之力,其前端的立体投影就能带你游遍老街。
除了全方位介绍老街上的景点及历史文化典故,老城历史文化馆还堪称一部立体的北海百科全书。栩栩如生的各领事馆模型陈列,对北海骑楼建筑风格、重大历史事件的详细解读,对北海中西合璧的科技史的之最概括,其中包括北海是我国最早引进电影的城市之一、也是最早的烟草起源地,广联升酒坊是北海最早的“酒吧”等这些甚至连土生土长的北海人都不一定了解的历史,就这么一次性全面展现在我们眼前。采访当天,馆内还在举行老城文化的讲座,据了解,这样的讲座是面向市民及游客长期免费举办的。
“太过瘾、太全面、太生动、太棒了!”谢女士连连惊叹道,她认为,老城历史文化馆既重现老城昔日繁华景象,展示老城独具特色的历史遗存,又深度挖掘出老城的精神文化内涵,“这就是全北海最好的导游,我赶紧带我的朋友来,重游老街,让他们好好感受我们这座中西合璧的滨海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。”(北海晚报)